0898-88889999
网站首页 关于高德娱乐 高德注册 高德动态 高德登录 高德平台 高德入口 高德APP 高德开户
高德注册CURRICULUM

高德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德动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就业问题与人才培养探究

发布时间:2025-02-15 07:00:30 点击量: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是,高校培养的外语专业人才进入职场往往很难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导致我国外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社会突发状况的影响,外语专业人才就业呈现低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外语专业人才在宣传中国文化方面的责任与日俱增,与此相关的外语专业人才就业岗位也相应增多。因此,未来需要寻求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挖掘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探究在二十大召开以来的新时代新背景下,外语类学科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

2. 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Figure 1. The careers of graduates

图1.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

据颜小雅等(2021) [1] 指出,近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从事与外语相关工作的学生人数较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外语相关就业岗位的薪资待遇很难满足毕业生的要求。第二,外语专业面临专业人才过剩的问题,市场上外语相关的岗位相对较少,满足不了外语专业每年大量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同时,市场需求对外语专业学生复合能力的要求较高。第三,近年来受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许多赴外工作机会的取消导致外语相关工作岗位减少,进一步增加了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困难度。

以日语专业毕业生为例,以从事日语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对象的“有关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1的结果显示,毕业生从事的职业涉及领域多样(见图1),其中从事过日语相关职业的毕业生为总毕业生人数的55.84%,约半数的日语毕业生就业后选择了日语相关职业。据王佳茜等(2022) [2] 分析,其中,33.33%认为目前职业与理想职业之间有差距。关于产生差距的理由,个人专业能力不足占21.4%,个人综合能力不足占27.3%。

从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关度看,王健等(2022) [3] 将上述调查中“目前职业与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两方面。第一,目前部分外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就业环节时面对的一大窘境是在校期间积累所获的理论相关知识不足以支撑职场需要,即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生产需要接轨。第二,受限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学校提供的实践课不足,缺乏职业化教育,使得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本质上没有过多的实际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就业难度。具体而言,首先,从近年的社会背景看,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到来导致学校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因为缺乏经验以及时间过于仓促无法正常进行,没有形成在疫情视角下完整的就业指导与方法;其次,从外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看,外语相关职业需求的方向性较强,相较于较为宽泛的校内所学理论更为尖锐细致,学生群体未接受有专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与其就业方向及从事领域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对就业方向没有规划,对于自身的就业方向不明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关度不高。

3.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分析

3.1. 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从近年外语专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看,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外语专业能力和非外语专业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

从就业市场对择业者专业能力的要求来看,樊颖(2022) [4] 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大环境下,外语专业人才更有可能前往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其进一步分析,就业市场显然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完整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创新能力和优秀的跨境沟通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换言之,以日本就业市场为例,当前的日本就业市场要求员工在稳定日语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理解和沟通能力、科学思维和应用分析能力,将语言应用与国际化相结合。

同时,就业市场明显对非外语能力的其他能力要求越发显著。潘梦娜等(2020) [5] 以贸易管理为例,发现除了外语专业知识以外,企业对第二外语也有相应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复合型人才:外语+。当今时代,外语 + 计算编程、网络安全、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等等学科俨然成为就业热潮。

在这样需要具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上,各大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培养仍然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正处于初步调整改革阶段。

3.2. 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

郑伟华(2019) [6]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第一,大部分外语专业院校依旧沿袭传统模式,更侧重于课堂黑板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听写能力为目的,实践类课程占比大大低于书面课程教学。其次,外国语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很少院校能够结合其他第二学科进行教学,多元性和开放性在外语专业教学上明显缺失。第二,众多高校忽视了毕业生与职业岗位对接问题,教学培养过程中很少有学校可以做到让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走进学校,学生缺乏职业性成为了毕业生作为就业小白的硬伤。因此,在外语专业改革的道路上,高校应该优先调整培养模式,使人才迎合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应用型课程,强化校企合作,使学生提前具备实习能力,这些都将会推动外语教育体系改革迈上新台阶。

此外,固有观念认为相较于理工类大学,外语类学科在文科类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中更具学科优势。但是据陈潇(2014) [7] 的分析表明,理工类大学在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上有不同于综合类大学的优势。其原因为理工类高校理工类学科齐全,外语专业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理工科资源。虽然就人文教育方面理工科学校与文科类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仍有差距,但其在外语专业教育的特殊优势也能开拓对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4. 适应市场需求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以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偏差分析可见,在经济全球化与疫情防控态势良好的背景下,寻求适应就业市场发展需求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之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外语专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就业市场对日语专业性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强化。其次,用人单位并没有拘泥于应聘者必须获取国际日本语考试一级证书,而是更加注重日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在课堂之外为学生创造用外语沟通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另外,在知识积累方面,应帮助学生树立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成长目标,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应拓展知识面提升具有实用性特质的技能。

4.2. 非外语专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就业市场对非外语能力的其他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高校需要建设培养学生“外语 + 其他”的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文科类、理工类大学,都应该积极发挥高校本身的学科优势,建立外语学科与优势学科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关的课程方案,帮助学生在夯实日语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学习“金融”“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自己培养成“日语 + 其他”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就业市场中获得独特优势。

4.3. 综合能力的培养

除了外语与非外语专业能力以外,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语专业应该要根据课程设置特色安排相应的课外实践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外语竞赛,建立学习小组,建立创新项目,开展课外实践等,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为适应市场做出更好的准备。学校应该积极和企业共建在线学习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向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最后,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角度而言,各大高校应该贯彻“二十大”中的精神,开设相关的文化类应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疫情背景下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S202210225092)的项目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1此调查的具体实施情况请参照笔者的前期研究王佳茜(2023)。

Copyright © 2012-2018 高德娱乐-注册登录平台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898-88889999 手机:13988889999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8888888号 

平台注册入口